濟南“90后”奶奶自學架子鼓,生活節拍讓年輕人羨慕
“潮酷”節奏從70歲開始,做公益從腳下開始
一拿起鼓棒,陳月麟就覺得自己倍兒精神。濟南時報·新黃河客戶端記者李焜染 攝
近日,一段白發老師敲鼓的視頻在網絡爆紅,視頻中一位濟南的白發老人精氣神兒十足,沉浸在敲擊架子鼓的歡樂之中。她叫陳月麟,出生于1933年,今年已經91歲了,也算是另一種意義上的“90后”。
她60歲開始學習舞蹈,70歲才開始學架子鼓,還曾擔任過多屆山東省老年舞蹈協會副主席。“拿起鼓槌就‘滿血復活’,我喜歡打架子鼓的節奏,讓人激情澎湃,能夠給人力量,激勵人一直向前!”陳月麟說。
花甲學舞蹈古稀學架子鼓“90后”精氣神十足
“退而不休,給別人帶來快樂,就是我們最大的快樂!”每個星期的星期三是夕陽長空舞志愿服務隊音樂團排練的日子,隊員平均年齡73歲,最小的65歲,坐在“C位”的陳月麟滿頭銀發,精神飽滿,臉上始終洋溢著笑容。隨著音樂響起,她跟著節拍鏗鏘有力地擊打著架子鼓,利落的手勢、激情洋溢的演奏總能給大家帶來快樂。在座的觀眾紛紛直呼“潮奶奶”“這也太酷了!”
陳月麟1933年出生在上海,年輕時,是一名文藝愛好者,“我是1949年去參軍,其間在南京就讀于華東軍政大學,畢業后分配到了山東工作,直至1990年退休。”她性格開朗,為了充實自己退休后的生活,就和幾個朋友一起商量,提議成立省老年人舞蹈協會。他們在1993年注冊成立了老年人舞蹈協會,陳月麟擔任該協會的副主席。那時,60周歲的陳月麟就開始學習舞蹈,每天堅持,全心投入。
“那時,協會里都是退休的老年人,以前沒有學過舞蹈,都得從零基礎開始學。”她直率地說。當時,舞蹈協會的會員每天在排練房練習舞蹈的基本動作,扭腰、單腿蹲、大踢腿、小踢腿、朝天蹬、下叉......陳月麟本來的出發點,只是想讓自己的退休生活過得充實而快樂,沒想到隨著時間的推移,竟然把自己和舞蹈協會的同伴推上了文藝之路,她每天忙得不亦樂乎。
說起學架子鼓,陳月麟回憶說,早在2003年的一天,她在觀看一個樂隊充滿激情的演出時就迷上了架子鼓。“當時,我就覺得鼓手嫻熟地擊打著這個樂器很瀟灑,很有氣場,活力四射,有種激勵人一直向前的感覺。”她說當時自己還問了身邊熱愛音樂的朋友,自己能學這種樂器嗎?得到業內人士的肯定答復后,她當即付諸行動,“身邊有人會架子鼓,我就直接去拜師了。”陳月麟笑呵呵地說,那一瞬間,自己真的是體會到了活到老學到老的美好與快樂!那年,她剛好70歲。
每周都參加集體活動患病后靠練習縫紉康復
如今,鮐背之年的陳月麟思維敏捷、動作利索、笑聲爽朗,和記者聊起過去,侃侃而談。表演時,讓觀眾深深感受到這位老文藝愛好者所發散出來的積極樂觀的精氣神韻。
“我現在每周三去參加一次集體活動。”陳月麟說,2013年,她突發腦梗,疾病讓她說話不利索,右手拿不了筷子,更不能執筆寫字,以往鏗鏘有力、嫻熟地打架子鼓的動作成了可望而不可求的奢望。當時,她悶得慌,“我急啊,天天活動慣了,突然閑下來,還動不了,心里憋屈得說不出話來。”那時,她日思夜想,許多個夜里躺在床上輾轉反側,琢磨如何鍛煉才能盡快讓自己康復到從前的樣子。
后來,她找來一臺老式的縫紉機,開始進行康復訓練。“我手里拿著鉤針和縫紉線,穿針引線時,右手顫抖,夾在食指與拇指上的線端,連續穿了很多次,總是穿不過去,只能通過腳踩和手指相配合才能艱難完成。”就這樣堅持每天練習,通過一段時間的操作,竟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康復效果。
陳月麟說,康復到如今的狀態完全是靠自己的頑強毅力,“后來我的腦梗又發作過一次,還是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影響,跳舞和走模特都跟不上了,但架子鼓敲上半小時還是沒有問題的。”回憶過去,她坦率地說。
“我們在陳月麟老師的帶領下,退而不休,從一開始至今,始終從事社會公益活動,經常去學校、部隊、社會福利院進行慰問演出。她積極樂觀的心態一直影響著大家,團隊成員互敬互愛,親如家人,一心只為呈現每一場精彩的演出而努力。”夕陽長空舞志愿服務隊的一位長者說。
堅持做公益多年“潮酷生活”讓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在夕陽長空舞志愿服務隊,領隊李慶海是隊伍中最年輕的,今年65歲,在樂團里擔任小號手。“我們服務隊在陳老師的帶領下,一直從事社會公益活動,我們經常去部隊、學校、社會福利院進行慰問演出。”李慶海說,“能給大家表演,讓我感覺心情特別好。”
在陳月麟的帶動下,志愿服務隊的活動越來越多,也收獲了不少年輕粉絲,他們說:“我被陳奶奶的情緒感染了,她好像永遠都有精氣神,永遠都那么昂揚向上。“”我很喜歡陳奶奶,她好像有一種魔力,讓你很開心很有干勁。”
91歲的陳月麟有著一顆年輕人的心,她說如果自己還有精力,會把志愿服務一直做下去,也會力所能及地參與到活動中去,“不要計較得失,不要管別人說什么,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陳月麟說,只要身體允許,她就會一直站在舞臺上,讓老有所為、余熱生輝。(濟南時報·新黃河客戶端記者李焜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