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奔流,生生不息。作為山東現代水網主骨架的重要“一軸”,黃河是山東主要客水資源,引黃供水量占山東總供水量的30%以上。近年來,黃河兩岸涵閘改建、數字孿生項目和黃河文化園區建設加速推進,齊魯大地展現出一幅日新月異的黃河新圖景。
改建引黃涵閘,保障引水供水
在聊城市位山引黃閘,挖掘機、沖擊鉆和水泵鏗鏘有力的轟鳴聲,奏響改建二期工程“進行曲”。
“此前,由于黃河下游河床下切、河勢變化、渠道淤積等原因,位山引黃閘的引水能力下降,影響農業生產適時灌溉。”位山灌區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楊玉廣說。
山東聊城位山灌區的位山引黃閘和引水渠。 新華社記者邢廣利 攝
2022年,山東啟動黃河下游引黃涵閘改建工程,共涉及沿黃7市13縣(市、區)的22座引黃涵閘,總投資10.04億元。2022年10月,位山引黃閘改建工程開工建設,現已完成一期工程建設任務,并在今年8月底通過通水驗收。
與此同期,淄博市高青縣馬扎子閘、東營市墾利區十八戶閘等引黃閘也順利通過驗收。“22座涵閘改建全面完工后,將有效恢復設計引水能力,改善黃河下游及相關地區灌溉、城鎮生活、工業及生態供水條件。”山東黃河河務局建管處處長趙洪玉說。
依托數字技術,實現智慧管理
在濟南市歷城黃河華山段防汛抗旱作戰指揮室,幾名工作人員正通過視頻監控開展河道巡查。隨著鼠標移動點擊,大到河勢全貌、小至水尺刻度都能在屏幕上清晰呈現。今年,歷城黃河河務局在黃河河道和堤防重點段落設置43處攝像頭,進行視頻監控全天候巡檢。
山東黃河信息中心副主任馬德輝介紹,隨著“數字孿生黃河”建設不斷推進,山東已基本建成智慧山東黃河水資源管理與調度平臺,形成“視頻監控+無人機+人工”的智能巡查模式,為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和安全保障提供決策支持。
走進聊城市位山灌區智慧調度中心,只見巨幅液晶屏上動態顯示著灌區供水、用水情況。位山灌區管理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梁以昌介紹:“這是位山灌區的數字孿生平臺,它不僅可以實時監控各渠系、閘站的水位、流量,還能通過衛星遙感分析灌溉進度,及時修正模型參數,提高水資源的集約高效利用水平。”
數字孿生灌區旨在對物理灌區全要素和建設運行全過程進行數字映射、智能模擬、前瞻預演。“我們通過數字孿生灌區建設,推進供用水管理由‘粗放低效’轉變為‘節約集約’,配水效率提高了11%,有效灌溉面積增加10萬畝以上。”位山灌區管理服務中心主任王會忠說。
“數字孿生黃河”正不斷改變流域治理和管理方式,一條數字翻涌、智慧賦能的母親河正在齊魯大地澎湃奔流。
融合黃河文化,打造主題園區
“家門口就是旅游區,路兩邊就是健步道。而在幾年前,這里還是一片道路不平、環境污染嚴重的舊村臺。”談及這兩年的變化,居住在濱州市濱城區黃河小街灣景區旁的李秋述喜笑顏開。
濱城區城鄉水務局局長李少朋介紹,2019年,當地統一清除了黃河兩岸的違章建筑群,修建新村臺103畝,建設了房車營地、黃河微縮景觀、親水平臺等休閑設施。2020年4月,黃河小街灣對外開放,成為人們了解和親近黃河的“窗口”。
黃河小街灣景區一角。新華社記者高天 攝
山東黃河河務局依托黃河兩岸防洪工程,將黃河文化融入規劃設計、建設管理,統籌新建或改建各類主題文化園區82處。德州市齊河縣“紅心一號”黃河文化廣場成為周邊群眾休閑娛樂的熱門場所;菏澤市的冀魯豫黃河水利委員會舊址展廳“變身”當地新的網紅“打卡地”;淄博市高青縣在劉春家險工國家水利風景區建成了黃河法治文化基地,讓人們多角度感知和親近黃河。
禮樂出齊魯,黃河入海流。“我們持續挖掘、保護和宣傳黃河文化,提升水利工程文化內涵,豐富黃河治理文化產品和服務,構建起多元立體的黃河治理文化保護傳承體系,讓人們全面感受到母親河的魅力。”趙洪玉說。
新華社記者高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