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山東12月21日訊 (楊迪 通訊員 孟慶) 今年以來,汶上縣人民檢察院緊緊圍繞中央綜治委關愛青少年彩虹行動,大力推進未成年人刑事檢察工作辦案專業化、工作精細化、聯動一體化、幫教多元化、預防立體化“五化”建設,打造了青少年維權新模式,有效提升了未檢工作的綜合效果。
工作辦案專業化
打造專業化辦案隊伍。該院精心選配2名具有教育學背景、國家心理咨詢師資格,專業能力過硬、工作耐心細致的女檢察官,專職負責辦理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的“捕訴監防”工。
設置專業化辦案場所。設立集訊(詢)問室、聽證室、心理疏導室為一體的未檢工作室,便于在案件辦理過程中開展針對未成年人的法治宣傳、心理疏導、心理測試等活動。
創建專業化辦案流程。以“審、察、聽、判、疏、矯”的“六字”辦案流程為核心,并制定《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快速辦理實施規則(試行)》、《未成年人回訪幫教工作實施細則》等六項制度,著力對每個流程的時限、要求、標準等進行再細化、再明確。
審查工作精細化
推行周末審查制度。針對未成年人特別是在校學生的心理特點,創新實施了周末訊問、周末審查制度,避免對未成年涉罪人員的正常學習和聲譽造成影響。同時,利用周末到家中走訪、電話約見其家長等方式對未成年涉罪人員進行全方位了解,綜合分析案件事實,有利于客觀作出處理決定。
推行跟蹤回訪制度。建立不捕不訴未成年人聯系檔案,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常態化開展跟蹤回訪。線上定期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與跟蹤對象經常性談心,線下由各派駐檢察室干警配合未檢辦定期走訪跟蹤對象的老師、家長、鄰居,從側面了解其思想動態、現實表現,有針對性地引導青少年知法、守法,幫助他們塑造陽光心態,樹立生活信心。
推行涉罪人員未成年子女關愛制度。在執法辦案過程中,辦案人員詳細了解犯罪嫌疑人的家庭情況,特別是其未成年子女生活情況。對犯罪嫌疑人批捕后,孩子無人照料的,均錄入未檢工作數據庫,由未檢檢察官牽頭孩子所在學校、村委共同關心、幫扶。
聯動工作一體化
前移監督關口。與公安機關會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第一時間通報制度,一方面對其立案、偵查活動是否合法、規范進行監督,另一方面快速掌握涉案未成年信息,及時開展相應工作。如辦理的邵某、辛某兩未成年人故意傷害案,雖然其他兩名同案人員在逃,但基于前期掌握的二人日常表現、學習情況等,立即啟動羈押必要性審查程序,建議對兩名未成年變更強制措施,二人均被取保候審。
提升庭審效果。積極與法院溝通配合,推行圓桌審判,并邀請涉案未成年人的老師、心理老師進行現場幫教,撫慰、感化未成年人。同時,檢察官將精心撰寫庭審教育詞,宣讀后交予未成年被告人。
強化社矯質量。與司法行政部門定期對接,對未成年社區服刑人員的管理教育實施分級評估制度,對自我約束較差、心理變化較緩的未成年人的矯正方案進行動態調整,避免出現重新犯罪。
幫教工作多元化
依托熱心企業,構筑幫教平臺。與縣教體局、團縣委等單位聯合當地企業建立社會實踐基地,為未成年涉罪人員安排合適崗位實習鍛煉,提供勞動技能培訓,促使更好地回歸社會。
聯合部門團體,形成幫教合力。組建了由各部門青年優秀代表、轄區心理咨詢機構共20人的未成年人幫教隊伍,一對一、一對多定期開展幫教工作,同時通過未檢工作微信群總結經驗、交流心得,提高幫教水平。
聯動學校家庭,提升幫教實效。定期到涉罪未成年人學校、家庭進行回訪,積極聯合派駐檢察室、派出所、司法所協同學校、社區、家庭對其進行考察、監督、幫教,為失足未成年人創造良好的改造環境。
預防工作立體化
融入數據理念,開展專業預防。通過對近三年未成年人案件分析,發現58%的涉罪未成年人系留守兒童、且家庭關系尖銳的問題,開展“護佑青苗•關愛特殊兒童”活動,通過開辦隔代家長課堂,為留守家庭修復親子關系提供指導。
建立聯動機制,開展精準預防。針對問題少年,協同學校、派出所、村委,定期走訪其家庭,與未成年人談心,向家長闡明利害,共同加強管理,把苗頭消除在萌芽狀態。
打造社會支持體系,開展影像預防。結合未成年人檢察職能,邀請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共同拍攝“永懷一顆赤子心•中華經典誦讀”、“講授一堂橙長公開課•各行業優秀代表面對面向學生講述自身成長故事”等“七彩虹”微視頻節目,定期向青少年群體推送,變“獨角戲”為“大合唱”,為青少年健康成長保駕護航匯聚了強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