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山東12月18日訊(王雪 通訊員 涂玉龍 趙榮艷)近日,臨沂迎來了第一場雪。一大早,紛飛的雪花中,平邑縣任孝村的村民驚訝地發現年逾六旬的張老漢沒有如往常一樣騎上自行車去找走丟5年的兒子,而是穿上嶄新的衣服,燃放起鞭炮,時不時擦拭一下眼角淚花。
“兒子找到了,是民政救助站和警察幫我把兒子找到了。”張老漢與村民們分享著此刻內心的喜悅。
張老漢的兒子張某今年36歲,智障、右眼殘障,5年前的冬天,張某突然從家里走失,從此音信杳無。一個智力和身體都有問題的人在外面怎么生活啊?從兒子走失那天起,張老漢和老伴就沒睡一個安心覺。5年來,張老漢騎著自行車,風雨無阻,每天行程100多里路,到集市上、村莊里、涵洞下尋找兒子,走過的路加起來能繞赤道一圈半,其中的艱辛說起來就讓張老漢禁不住掉眼淚。
很快,一輛警車和一輛印有民政救助字樣的面包車駛進了村子,當張某走下車時,村民們和張老漢夫妻都愣住了,得體的羽絨服,紅潤的臉龐,讓大家以為民警找錯了人。
張老漢的老伴認出了兒子,抱著兒子的胳膊就痛哭起來,張老漢帶著一絲懷疑來到張某的身后,從后腦勺上發現了那道一厘米長熟悉的傷疤。
“這道疤是小時候被人打的,錯不了,是我兒子。”張老漢激動地對民警、民政局救助站的陪同人員及周圍的村民說。
臨沂市公安局蘭山分局北園路派出所的民警介紹了情況,其實張某走失后并沒有受到什么磨難。2012年12月5日張某從家里出走,9日下午流浪到蘭山區棗溝頭廟后村一住戶附近時,當地村民發現后并撥打110報警,棗溝頭派出所接報警后,迅速出警,將蓬頭垢面、衣衫襤褸,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張某送到了臨沂市民政局救助管理站。經救助站工作人員檢查及與護送的民警進行溝通后未發現任何有效的身份信息,且因為多日流浪,挨餓受凍,張某當時的身體情況非常差,救助站的工作人員立即將張某送到榮軍醫院救治。張某康復后,因為不能提供有效的身份信息,救助站經信息傳播平臺幫其尋家,但仍未獲得其有效的身份信息,尋親無果后委托社會福利院代養。
今年11月底,臨沂市民政局救助管理站得知公安科技系統提升,為了能讓滯站的受助人員回歸家庭,將站內情況通報給蘭山警方,北園路派出所民警隨即結合全市開展“學習十九大精神,創人民滿意警隊”萬名民警大走訪活動,對救助站的212名智障流浪開展摸底后向分局黨委匯報。新年在即,為了幫助流浪人找到家,分局迅速組織 “救助流浪者、溫暖回家路”愛心活動,要求特巡警大隊及各派出所巡邏隊發現流浪人員立即護送到救助站接受救助,北園路派出所根據救助站提供的流浪人情況,利用公安科技進行搜索、查詢,刑偵大隊科學技術室民警提取每名流浪人員的DNA進行查找。
“都以為孩子已經沒有了,沒想到又好好的來到我們身邊,感謝黨,感謝人民警察、感謝臨沂市救助管理站。”33歲的女性流浪人史某的母親和姐姐一直抱著回家的親人又哭又笑。據史某的家人介紹,2013年12月史某失蹤后,家里懷疑其溺水身亡,那個冬天,史某的母親、哥哥、姐姐砸開村子附近河上的冰,在刺骨的冰水里摸了一個冬天尋找她。
“大娘您可別客氣,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在經濟開發區萬湖村,民警和救助站工作人員扶住流浪人趙某88歲的老母親說。52歲的趙某2014年10月出走時,體重僅100多斤,非常瘦弱,當年10月20日流浪到河東區物流城時,被河東公安分局溫泉路派出所民警發現并送往臨沂市救助管理站,經臨沂市救助管理站3年貼心照護,趙某胖了四五十斤,面部特征前后差別很大。人像比對的時候,民警經多方分析研判,最終確認了其身份,并順利地將趙某送到親人身邊。當看到日思夜想的兒子時,趙某的母親握著兒子的手大哭著說“看到兒子了,死也瞑目了。”
“現在天氣越來越冷,我們的核查工作也在加速,目前平均每周能比對出3到5名流浪人員,只要查找出來,我們就會聯系民政救助站迅速將他們送回家人身邊。”臨沂市公安局黨委委員、蘭山分局局長王行軍說。
這是一股冬天的暖流,暖流里,民政救助站工作人員、蘭山民警帶著民本思想和人文關懷,陪伴著每一位流浪人員回家的路。(涂玉龍 趙榮艷)